【周記週記】
|
(梵蒂岡新聞網)
1.中國大陸河南省洛陽教區榮休助理主教裴榮貴(聖名佈拉祺多)於2025年9月6日早晨安息主懷,享年92歲。
裴主教1933年6月8日生於河北省正定縣。他最初是熙篤會會士,後於1981年被祝聖為司鐸。1989年,他任油通村本堂神父期間遭警方逮捕,坐監數年。
2003年10月14日,他由時任洛陽的主教李宏業祝聖為主教,成了該教區的助理主教,但事先未經聖座同意。2011年,裴主教提出辭呈,本篤十六世教宗予以接納,同時使他的主教職分得以合法化。
無論在履行司鐸職務還是主教牧職方面,裴主教都是一位熱心及勇敢的福傳者和聖召的推動者。
今天,洛陽教區大約有一萬名信友,20餘名司鐸提供服務,並有一個屬於教區的女修會。
2.教宗良十四世在主日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前,特別提到亞洲。他說:“近日,一個格外強烈的颱風襲擊了亞洲多個地方,尤其是菲律賓、台灣、香港、廣東地區和越南。”
教宗說:“我與遭颱風襲擊的民眾,特別是最貧困者同在,並為罹難者、下落不明的人、眾多流離失所的家庭、許多因此遭受不便的人,以及救援人員和民政當局祈禱。我邀請所有人信賴天主,團結互助。願上主賜予力量和勇氣來克服一切逆境。”
接著,教宗提到授予紐曼樞機教會聖師榮銜的日期是今年的11月1日。本篤十六世教宗於2010年9月19日冊封他為真福、方濟各教宗於2019年10月13日冊封他為聖人,教宗良於今年7月31日宣布授予他教會聖師的稱號。
教宗良十四世說,“我很高興地宣布,今年11月1日、在教育界禧年活動的背景下,我將授予聖紐曼樞機教會聖師的稱號。他在神學的更新和基督宗教教義發展的理解方面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當天,教宗在聖伯多祿廣場為慶祝禧年的要理教員主持彌撒。彌撒中,他向來自不同地方的平信徒授予了要理教員的職務。教宗問候他們和那些在世界各地工作的要理教員時,“感謝他們為教會所做的服務”。他說:“讓我們為他們,尤其是為那些在極為艱困的條件下工作的要理教員祈禱。願天主降福你們所有人。”
最後,教宗問候了來自意大利維琴察教區的朝聖者和他們的主教,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信徒團體。
註:教會聖師(Doctor of the Church)是天主教會特別頒授給若干聖人的榮銜。這些聖人以其卓越的聖德與深厚的學識,在信理的闡釋與信仰的生活上,對整個教會具有普世性的貢獻與權威。
「教會聖師」的稱號由教宗正式宣佈。教會從 2000年前開始到今天,總共有37 位教會聖師獲此榮銜。其中的聖人包括早期教父如聖奧斯定、聖若望金口、聖亞大納修,也有中世紀神學家如聖多瑪斯‧阿奎那,以及近代的聖女人小德蘭等等。
教會聖師的著作與教導,被視為信仰的寶庫,能引導信徒更深地認識天主,活出福音精神。
3.直覺一詞指的是聖神的行動。教宗良十四世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禧年的接見活動,以這句話解釋了天主為什麼啟示給小孩子。教宗還以教會聖師、聖盎博羅削為例,闡述這個道理。
當天上午,眾多參加禧年要理教員活動的人一早便湧入聖伯多祿廣場,期待與教宗相見。眾人先是聆聽了選自《路加福音》的章節(參閱:路十21-22),然後,教宗用「直覺」一詞來闡釋這段經文,稱之為聖神的行動。他指出,小孩子這樣心思單純的人尤其擁有直覺。「事實上,學識淵博的人很少用直覺,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知識。相反地,在理智和內心裡仍保有空間是一件很美的事,這樣天主就能給予啟示」。
教宗強調,當天主子民擁有直覺時,就懷抱莫大的希望。這便是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所提及的「信仰意識」(sensus fidei),也就是「心思單純的人對天主的事所擁有的『第六感』」。關於這點,教宗以聖盎博羅削為例,解釋說,公元四世紀,嚴峻的衝突撕裂在米蘭的教會團體,為了選舉新主教一事,掀起了一場動亂。因此,擅長聆聽和調解的地方長官盎博羅削予以介入,恢復了祥和的局面。相傳,有個孩童高聲喊叫說:「盎博羅削當主教!」接著,所有的人都一齊喊說:「盎博羅削當主教!」
當時,盎博羅削甚至還沒領洗,只是個慕道者。但是天主子民直覺地認為,這個人有深厚的底蘊,應該選他當主教。教宗指出,盎博羅削一開始不願意當主教,甚至逃避這件事,後來他明白這是天主的召叫,所以領受洗禮、被祝聖為主教。
教宗說:「你們看,小孩子們給了教會多大的禮物!」教宗鼓勵每個人要活出各自所領受的召叫,無論是父母親、企業家、工人、教師、司鐸,還是修女,都要在各自的道路上善度基督信仰生活,效法聖盎博羅削的芳表,對教會作出貢獻。比方說,這位教會聖師也懂得運用直覺,「因此希望倍增。奧斯定因著盎博羅削的宣講而皈依,從他手上領受洗禮」。
教宗最後總結道:「直覺是一種希望,我們不可忘記這點。天主也如此促使祂的教會前行,向她展示新的道路。」「但願禧年能幫助我們成為福音所說的小孩子,好能擁有直覺,並且為天主的夢想效勞。」
4.在9月份發行的《聖伯多祿廣場》月刊中,教宗良十四世在「與讀者對話」欄目回答了21歲羅馬女學生物洛尼加(Veronica)的來信提問。這名女學生就讀醫學院,夢想是成為一名醫生,治病救人,但是戰爭導致人們深感焦慮和迷惘。這名女學生問道:「和平生活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了。未來有什麼在等著我們呢?」
對此,教宗鼓勵說:「我們生活在艱難時期,但這不該讓我們對更美好的未來失去希望。」教宗指出,物洛尼加和她的許多同齡人有同樣的疑問。雖然存在著痛苦,但教宗依然發出信賴的訊息。
「的確,我們生活在艱難時期,邪惡似乎壓制著我們的生活。戰爭導致越來越多無辜受害者喪失性命」,但是我們絕對不該停止盼望。教宗引用聖奧斯定的話,寫道:「我們善度當下,時代就會變好。因為我們就是時代。」正因如此,教宗強調,「只要我們將來是良善的,時代也會變好!為了促成這一切,我們必須將希望寄託於主耶穌。是祂在妳心中激發要揮灑生命行大事的願望。是祂將給妳力量去改進妳自己和周遭的社會,我們所生活的時代從而會真的變好」。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