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周記週記】
聖家的喜悅篇 (185)

周 道

十字聖號在今天已經是一種識別基督徒的記號。像我們在路上看到車禍,很自然的會劃一個十字聖號為出車禍的人祈禱。在球場或運動場上我們也會看到有些運動員在比賽以前劃上十字聖號。看到他們劃十字聖號我們很快就能斷定他們是基督徒,因為在那一刻,我們看到的不是迷信,而是真正的信仰。首先,我想問大家一個小問題:我們有多少人在吃飯的時候會劃十字聖號作飯前禱的?
在今天的社會,十字架甚至成為許多人身上的飾物,如耳環、胸針、項鍊等。我想再問大家:現在身上有佩戴十字架飾物的,能不能舉一下手?
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劃十字聖號,或在身上佩戴十字架飾物,別小看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它們都是最美麗、最真實的信仰見證。因為每一次的十字聖號,每一個十字架飾物,都是我們在公開宣認:我們是屬於基督的。十字架向我們揭示了耶穌為愛我們而捨命的深情,也提醒我們:痛苦絕不是終點,它反而能夠引領我們走向基督的復活,並在我們心中孕育出永恆生命的希望。
今天的福音更把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與梅瑟高舉的銅蛇連結起來。因此耶穌的十字架有了更深層的意義。因為祂降生成人,取了奴僕的形體,祂貶抑自己,聽命至死,而且死在十字架上。然而耶穌說:「當我被舉起來的時候,我將吸引萬民歸向我。」這句話徹底改變了十字架的意義,使它從原來殘酷的刑具,轉變成為救贖的泉源。正如祂所說的:「我來不是為審判世界,而是為使世界藉著我而得救。」
在義大利的亞西西,有一間聖達米盎教堂(San Damiano),外表簡單樸實,但卻承載了基督信仰史上一段深刻的歷史。主曆1205 年,一位年輕人名叫方濟各,走進了那座破敗的小教堂。他心中滿是困惑與渴望。當他跪在聖達米盎十字架前(十字架如今安置在聖佳蘭大殿內),凝望著耶穌憐憫的雙眼時,他聽到了耶穌對他說:
「方濟各,起來,趕快去修補我的家園吧,你看,它已經快要坍塌了。」
起初,方濟各以為天主召叫他,是要他一塊石頭、一塊石頭地修復那座小教堂。但是很快他就明白了,耶穌所指的其實是一項更偉大的使命——整個教會的更新。因為教會的精神已經渙散,需要福音之光重新照耀她。那次在十字架前耶穌的召喚,徹底改變了方濟各,而十字架上的耶穌也透過方濟各,改變了整個世界。
十幾年以後,在1224年的今天,也就是光榮十字聖架節這一天,方濟各在祈禱中領受了耶穌的五傷,成為歷史上第一位正式被記載下來獲得這份奧跡的門徒。方濟各的生命提醒我們:跟隨耶穌,擁抱十字架不是一種沉重的懲罰,而是一份愛的邀請。因為耶穌說過:「誰若願意跟隨我,應該棄絕自己,天天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
因此,當我們佩戴十字架,或劃十字聖號的時候,讓我們也問問自己:「今天,主耶穌願意我在哪裡修補祂的家園呢?」祂要我們修補的家園,可能就是我們自己的家庭;譬如夫妻之間的關係、親子之間的互動有沒有需要修補或更新的?我們的友誼與人際關係,有沒有長年積累的誤解和傷害,需要和好跟重建?或者在職場上,遇到挑戰或不公時,有沒有勇氣守住信仰天主的價值?我們的堂區、善會或團體是否缺乏熱心,需要有人將這個家園修補一下?甚至是我們跟自己,還有跟天主的關係。
當初方濟各是帶著不安與困惑來到十字架前的。然而,今天,我們呢?當我們參與彌撒,站在十字架前——我們帶什麼來了呢?是兩手空空,什麼都沒有帶?還是我們辛勤勞苦的果實?或者我們帶來的是恐懼、罪過與難以承受的重擔?還是帶來生命中的荒漠——那些空虛、乾枯或破碎的所在?
這些都沒有關係,因為十字架邀請我們帶上一切。十字架不是審判的寶座,是張開雙臂用愛拯救我們的地方。在十字架上,天主不定罪,而是救贖;祂不拒絕,而是修復。當我們舉目仰望耶穌基督時,我們會發現,我們自己的十字架同樣也能夠轉化為希望;我們的困惑也能化為明確,我們的軟弱更能成為使命,而我們的徬徨也有了新的開始。
因此,聖達米盎十字架教導我們的是,更新不是從自信的驕傲開始,而是從虛心的聆聽開始;修補家園 不是從埋首苦幹的力量開始,而是從真誠的愛開始。
所以,親愛的姊妹弟兄,讓我們全心全意地在十字架前。傾聽天主的聲音。願我們,像方濟各一樣,勇敢地起身,用愛心、服務與信德,去修補天主的家園。阿們!
(梵蒂岡新聞網)
“為了救贖人類,天主子降生成人,並死在十字架上。”為此,教會於9月14日慶祝光榮十字聖架慶日。根據傳統,聖海倫於公元四世紀在耶路撒冷尋獲十字聖架。教宗良十四世本月14日主日從梵蒂岡宗座大樓窗口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前如此解釋。
教宗接著表示,本主日福音深刻省思了基督犧牲的意義。他說,尼苛德摩是“猶太人的其中一位首領,是一位正直和思想開放的人”,他在夜間來找耶穌,“他需要光明和引導:他尋找天主,懇求納匝肋的耶穌善師的幫助”。教宗說,“上主接待尼苛德摩、聆聽他,最後向他啟示,人子必須被舉起來,‘使凡信的人,在祂內得永生’”(若三15)。
耶穌與尼苛德摩談話時,提到舊約中記述的以色列人在曠野中遭毒蛇襲擊,他們“因瞻仰了梅瑟按照上主的吩咐所做的、並懸在桿子上的銅蛇”而得救(參閱:戶廿一4-9),並接著說,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祂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若三17)。
教宗指出:“天主向我們顯現祂自己,將自己奉獻給我們,作為我們的同伴、導師、醫生和朋友,甚至為了我們,成了在聖體聖事中被擘開的餅,從而拯救了我們。為完成這救贖工程,祂使用了人類所發明過的最為殘酷的一個死亡工具:即十字架。”
教宗良十四世最後說,慶祝光榮十字聖架慶日,意味著銘記天主為了我們的得救而“擁抱十字架”的無限大愛,“祂將死亡的工具變成了生命的工具,並教導我們沒有任何事物能將我們與祂相隔離(參閱:羅八35-39),祂的愛比我們的罪更大(參閱:方濟各教宗2016年3月30日要理講授)”。為此,教宗邀請信眾懇求“聖母瑪利亞的轉禱”,使基督救贖的“愛在我們內生根成長,使我們也懂得彼此奉獻,就如基督那樣為了眾人奉獻一切”。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