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龍哥部落格】
腳病醫師伍永威助人健康走路

陳龍禧

俗話說「人老足先衰,樹老根先枯。」自古以來,不少人都很重視腳部的健康;但也有人卻對腳未能予以足夠的關注,以致耽誤時日,錯過防護與治療的最佳良機。更有甚者,有人為保全生命不得已要截趾截肢,為時既晚也後悔莫及。到底腳部出現哪些徵兆就該警覺,如何預防,哪些疾病應該找腳科醫生治療呢?達拉斯腳科醫師伍永威(Ray W. Ng)醫學博士有權威的意見。
伍永威醫師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加州腳科醫學院,是美國腳科專科學會註冊會員、美國腳科學院院士。他出生於香港,5歲移民來美國,在舊金山長大,可以說廣東話。那天伍永威在診所,正忙碌的為解決患者腳部問題和病痛看診空檔,透過他的太太助手---伍楊素萍(Pamela Ng)不急不徐的協助解說,從他淳厚的笑容,可以看到1960年代生港人特有的踏實和真誠。
伍楊素萍是臺灣人口中的「醫生娘」,是伍醫生的得力助手。她介紹說「走路不小心腳部扭傷、運動傷害跌打損傷,是現代人非常常見的腳病。」伍永威在Allen及Terrell都有診所,專治各種腳病:風濕關節炎、下肢麻木、骨痛、肌肉痛、糖尿病傷口治療與救護、腳凍、腳反筋、疲倦、趾甲痛、長年雞眼痛、香港腳一切發炎痛症及兒童腳病。
伍楊素萍說明,發病於人體下肢腳部的病,可引起肢體乾燥、酸痛、腫脹、瘙癢、抽筋、發涼等症狀,其中許多疾病發展到最後可引起肢體潰瘍,進而發展成截肢的結局。她接觸很多腳部病患門診的經驗,提示大家腳病大多是由於血液循環不良,血管堵塞引發,疏通血管是治療腳科疾病的關鍵,在日常生活和護理中必須提高重視,而且飲食控制也很重要。
現代人越來越注重身體健康保養,伍楊素萍表示腳底是健康的基礎,猶如建築的地基,當人們意識到腳部保養重要時,健康鞋也就受到越來越多人追捧。她說,腳部常見疾病多與日常活動、結構異常或感染相關,主要包括腳底筋膜炎、拇指外翻、蹠疣、甲溝炎、足癬、扁平足、跟腱炎、痛風性關節炎及糖尿病足。有時候為了矯正走路習慣,只好請腳科專業製鞋者,依因個體差異,疾病類型及嚴重程度,結合具體症狀及醫生診斷針對性處理。
「一旦認定了要走的路,我就一如既往的往前走。」伍永威醫師親眼目睹過受嚴重創傷的病人,有從高處掉落下來,有車撞傷的,有因他原因導致身體受傷…無論是怎樣的原因,往往都會傷及腳踝部,他在參與搶救的過程中,對腳部的治療與康復產生濃厚的興趣,因為那是幫助患者,重新走上健康生活道路非常重要的一步。他說,事實上,當今社會對腳部創傷及康復治療的需求超出一般人的想像,每天有不少的腳科患者要處理。
伍永威醫師的腳科診所,分別是每星期四在Allen,星期一二三五在Terrell看診,同時作為教學核心師資之一,還要常去醫院會診,並親自執刀做腳部外科手術,同時帶教實習生。伍楊素萍說,瞭解一些腳科方面的基本常識,注意觀察、體會身體特別是腳部的細微變化,就能為自己爭取多一些時間和和治癒的機會。「不要逃避,不要怕看醫生,要正視面臨的問題。拖延只會坐失治癒的良機。」
古人以「足下」表示對對方的敬稱,足即是腳,雖位處卑微,但卻代表著尊貴。對腳的關注,也是對身體、對生命珍惜的一種表現。伍楊素萍說,就亞洲人而言,他注意到很多人腳部發生變化往往不太留意,就算發現問題,也常常自以為塗點「跌打藥膏」之類的藥物就能解決,結果反而拖延了治癒時間。特別是那些糖尿病人,不及時就醫處理,問題可能會更嚴重。
根據美國研究機構調查,發現在美國的亞裔人,糖尿病發病率在所有種族中高居榜首。伍醫師說,那是因為亞洲人本來就對運動不太熱衷,本身進食以米麵食為主,加上高糖高油的美國主食,糖分熱量攝取過剩,大量葡萄糖蓄積在血液中,形成高血糖。糖尿病的主要併發症之一,就是「糖尿病足」足部因周圍神經及大小血管都發生了病變,軟組織及骨關節都相繼被破壞,血液很難順暢的流到足部末端,抗生素也因不夠血流而很難在足部發揮作用,導致足部感覺減弱,肌肉逐漸萎縮,進而出現潰瘍、感染、骨髓炎病等。最嚴重的還可能會出現整個腳壞死變黑,感染傷及腎臟以致生命。病變至此除了截肢保命,再高明的醫師恐怕也回天無力了。
伍楊素萍說,「患有糖尿病的人,除了關注自己的血糖,還一定要關注自己腳部的狀況,如果注意到任何感覺、顏色或氣味的變化,就該趕快看醫生。她表示「華人一向以勤奮著稱,每天都非常努力工作;但是如果沒有同時注意身體健康,甚至帶著一身病痛和創傷,生活還不及時調整,那生活質量在哪裏?如此辛苦賺錢又有甚麼意義呢?」
談到腳的保養,伍楊素萍強調「防患未然,始於足下;從自己做起,從關注腳做起。」她表示,走路習慣和鞋子衛生很重要。她說,走路會影響到腳的支撐重力,如果平常不注意,日積月累就會有毛病。「Preparation could lead the opportunity. (防備才能帶來機會)」這是伍永威醫師提醒亞裔社區同胞的經驗之談。在他的診所可見他通過美國腳科醫學委員會認證,並在腳部領域有獨特專長,搭配診所的先進設備,最主要的是伍楊素萍的耐心解說,患者可放心他們在腳科治療的深度及廣度方面,均處於同行中的領先地位。
伍楊素萍表示,伍永威醫師1988年在達拉斯實習成績很好,原單位希望他能將經驗傳承給新來實習的新手,所以結婚後1990年決定從加州舊金山搬來達拉斯開業。原本想來達拉斯兩年就回舊金山,沒想到計劃有了變化,竟然一住就是35年。兩個兒子讀完St. Mark都去耶魯大學,如今一個是腦科醫生,一個今年剛參加過律師執照考試。
在美國的傳統華裔家庭,父母都是督促兒女要認真讀書。伍楊素萍認為,學習成績好,運動及創新能力也很重要。她特別提醒,長輩們要注意健康,尤其是父母親身體好,能走動自如就能減輕兒女麻煩,畢竟在亞洲國家長輩出門比較方便,在美國大致上都需要出門。在達拉斯這些年,伍楊素萍感謝醫生朋友們幫忙介紹患者,祝福大家都平安健康。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