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社】
|
七月的達拉斯酷暑難耐,不是迫不得已人們都是能不出門就不出門了,但【畫語人生】黃佩珍老師師生聯展像一株清新的睡蓮在烈焰下悄悄綻放,吸引一眾熱愛藝術的當地華人冒著烈日前來欣賞交流。
這是我十五歲的小兒子跟黃老師學畫近十一年來第二次經歷這樣的畫展,第一次是在2017年。這次他有兩幅人像畫參展,這兩幅畫和上次參展的兩幅畫相比,進步之大只有他自己和我這個做母親的最清楚。可以說上次參展的畫是幼兒稚嫩的小手下色彩的玩耍和幼稚的臨摹,而這次已是一個青少年獨立思考後的獨立創作和內心真誠表達,彩鉛技法已經非常細膩嫺熟,人像的描繪已經不只是形似而是神似了,很為他驕傲。
作家毛姆曾說過:「畫畫最重要的是人物和人物靈魂的訴求」。畫人物最難,不僅要形似還要神似。如今當小兒子能用他手中的畫筆通過自己被扭曲的五官,尤其是眼神表達他內心的訴求時,我覺得他已經是一個真正的少年藝術家了。當展覽結束有觀眾和家長前來向他表達欣賞和讚譽時,我看到了他臉上驕傲的笑容,這一切和他自己對繪畫的喜愛和努力分不開,當然更是黃佩珍老師這麼多年來悉心教導的結果。
記得當初送四歲小兒子去黃老師那兒學畫畫時,黃老師給我最初的印象是很有耐心,她說話慢條斯理、溫文爾雅,同時對學生和家長有同理心,如今這麼多年走過來,我們對黃老師以及她的教學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更覺得我們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
黃佩珍老師畢業于臺灣師範大學國畫系,來美後進入德州農工大學攻西洋畫,並獲得碩士學位。她從19歲開始就做義工教小孩畫畫,一直與小孩有不解之緣,我感覺她就像一個很有耐心的園丁,知道每棵幼苗的特性,一筆一畫從線條到幾何圖形到臨摹大師作直至最後孩子的獨立創作,黃老師耐心細緻地給這些幼苗培土施肥澆灌,讓他們自然成長,她從不急功近利推孩子,更不揠苗助長,這麼多年來她培養的學生應該也是桃李滿天下了,其中有的因為美術上的突出成績被名校甚至哈佛錄取,有的已畢業在紐約從事專業設計但她也從沒把他們當作自己的驕傲去做廣告宣傳或是成為推動學生學畫的動力,因為她的教學理念是將美育和美學培植到學生的生命中,讓藝術成為學生生命的一部分,從而讓他們受益終生,這也正是我當初送兒子學畫的初衷。我沒有指望他將來成為什麼藝術大師,或比賽拿什麼大獎,但我想讓藝術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在他將來人生的順境中成為他翅膀下的風能助他飛得更高更遠,在人生的逆境或低谷時能幫助他看到山谷裡的野花和黑暗中的暴風雨,並能用畫筆將它們變成他生命的養分和前行的力量。
兒子常說,足球是娛樂讓他很開心,鋼琴是苦練能培養他的堅韌,而繪畫是放鬆讓他全身心感到愉悅舒暢。每次看到他戴著耳機邊聽音樂邊畫畫,那份專注放鬆和享受實在安撫我的心。
這次畫展也讓我看到黃老師從有愛心的園丁已成功轉型成為了帶動社區文化發展的領頭羊,她擔任多項社區文化團體領導職務,為華人社區文化建設發光發熱。同時從這次畫展展出的她幾幅作品中讓我驚訝地看到原來黃老師還是個詩人,她為自己兩幅畫配的詩非常美,她用傳統的中國畫技巧展現摩洛哥風情和現代臺北市景也讓人眼目一新。國畫應該走向世界,被更多的人接受和喜愛,這才是對傳統文化最好的尊重和持守。
走出畫展進入德州灼熱的陽光下,我想了很多,藝術之路非常艱辛,要堅持走下去並取得成績很不容易,很多人因為急功近利不能成名成家就放棄了,是因為心裡那份如我眼前驕陽下的浮躁,很可惜。而黃老師的不驕不躁和風細雨般的熱愛和堅持卻在培養學生和建造社區文化上取得了可觀的成績,令我心生敬佩。美國是一個十分注重社區文化的國家,我們的華人社區需要更多像黃老師這樣潤物無聲地為社區文化默默努力的藝術人才。期待。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