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廣告搜尋


No Image
網上讀報
Read
e-Edition

黃頁廣告導覽
Chinese Yellow Pages Ads

分類廣告導覽
Classified Ads

English Section

【首頁新聞】
川普關稅談判大限迫近 台仍卡關

(本報訊)隨著川普「對等關稅」即將在8月1日生效,市場屏息等待更多相關消息發布,有關美國關稅談判與貿易協議的最新發展整理如下:
● 總統川普周三宣布,美國已與南韓達成貿易協議,南韓進口商品將被課徵15%關稅。南韓還將在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並採購價值1000億美元美國能源產品。川普總統表示,南韓將對美國完全開放其市場,涵蓋汽車、卡車以及農產品等各個領域,美國產品將享有零關稅的特別待遇。相對地,美國將對來自南韓的商品徵收15%的關稅。對此,南韓總統李在明表示,韓美關稅磋商達成協議。通過此次協議,南韓政府消除了出口環境的不確定性,為對美出口營造有利環境。李在明補充,韓國承諾要投資美國的3,500億美元,將放在造船、半導體、可充電電池(secondary batteries)、生物科技,以及能源等,不同的戰略產業合作上,其中有1500億美元,將專門給韓國造船業進入美國之用。韓國青瓦台解釋,這1500億美元的造船基金,是維護韓美雙邊關係的重要款項,因為涵蓋整個造船行業,包括船隻的建造、日後維修以及各項周邊零組件等。韓國造船廠有一流的設計和建造能力,可搭配美國在軟體上的優勢。至於剩下的2000億美元資金,會用在半導體與核電等戰略領域上。
● 美中瑞典經貿會談結束,根據會談共識,雙方將繼續推動已暫停的美方對等關稅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展期90天。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說,下一步要深化對話磋商,不斷爭取更多雙贏結果。 何立峰表示,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雙方在經貿領域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廣闊合作空間,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穩定、健康、可持續的中美經貿關係不僅有利於實現各自的發展目標,也有利於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與穩定。下一步,雙方應繼續按照兩國元首通話重要共識,充分發揮好中美經貿磋商機制作用,不斷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加強合作,進一步深化對話磋商,不斷爭取更多雙贏結果。據報導,美方表示,願繼續透過美中經貿磋商機制協商解決經貿領域分歧,推動取得更多磋商成果,進一步穩定美中經貿關係。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補充說,一切將由川普拍板決定。」
●《金融時報》周一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由於北京向華府抗議,川普政府已經拒絕賴清德中美洲之行過境紐約的申請。目前美國和中國正在斯德哥爾摩重啟經貿協商,以化解這全球前二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並為川習會舖路。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周一表示,考量近日台灣南部風災災後復原、美國「對等關稅」及區域情勢等,賴清德總統近期暫無海外訪問安排。
● 美國對等關稅八月一日期限將至,台美談判進入最後倒數,行政院透露,副院長鄭麗君仍在華府磋商,努力到最後一刻。據了解,台方端出上看四千億美元的對美投資金額,盼爭取對等關稅與日本齊平的百分之十五稅率。依《彭博》29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指,美方近期已向台灣遞出一紙「最優惠稅率」條件,內容可能與日本、韓國相似,稅率鎖定在15%。但與此同時,美國也對台方提出新要求——希望台灣比照日本、南韓,加碼對美投資,作為降低關稅的交換條件。而最新的進度,據《TVBS》駐美特派記者向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提問台美關稅協商進度,但葛里爾兩度以「不確定」與「無可奉告」作答,顯示雙方談判可能仍有變數。此外,鑑於日本取得15%低關稅的同時,也承諾投入5,500億美元對美投資;同獲15%關稅的南韓,也同意將投資3,500億美元於美國所主導的產業與基礎設施計畫,並額外採購1,00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與能源產品。這使得外界認為,台灣也必將被要求投資美國更多,才能獲取同等關稅。且若台美無法儘快敲定協議,將影響台灣出口競爭力,並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下,落後日韓。
● 美國總統川普和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周日宣布達成貿易協議框架,其中包括將歐盟「對等關稅」稅率大砍一半至15%、歐盟在美國投資約6,000億美元,以及未來幾年歐盟將向美國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和「數千億美元」武器。馮德萊恩稱「這是我們所能得到最好的結果」。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對這份協議表示肯定,稱這避免了一場可能重創德國出口型經濟及其龐大汽車產業的貿易戰。法國則譴責這項協議是歐盟「跪下了」。
● 根據美國與歐盟達成的貿易協議框架,歐洲專利藥將面臨美國徵收15%關稅,可能讓製藥業的成本額外增加130億~190億美元,部分可能轉嫁給消費者,這表示美國藥價可能上漲。藥品是歐洲出口至美國的最大項目,歐盟占美國藥品進口總額約60%。一直以來,美國都給予藥品免關稅待遇。
● 美國總統川普加大對俄羅斯的施壓,稱他給予俄羅斯總統普丁結束烏克蘭戰爭的期限可能縮短為「即日起10至12天」,屆時若仍無法達成停火協議,美國將對俄國啟動「間接制裁」。7月中旬,川普宣布給俄羅斯50天內停火的期限,他要求普丁在9月2日前與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否則將面臨「嚴厲懲罰」,包括對採購俄羅斯石油產品的國家祭出稅率高達100%的「間接關稅」,但普丁非但沒有尋求休兵,反而加大對烏克蘭的攻擊力道。
● 美國總統川普周一表示,全球基本關稅可能在介於15%至20%之間,適用於尚未與美國談妥貿易協議的國家,因為美國無法逐一談完200個協議。目前美國對全球普徵的基本關稅是10%。川普表示:「我會說在15%至20%,可能是這兩個數字其中之一」,他並表示,只有少數小國支付近10%關稅。
● 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表示,與美國的貿易談判陷入緊張,加拿大不太可能獲得美國豁免所有進口關稅。如果美加兩國無法在8月1日前達成貿易協議,自對等關稅於當日生效後,美國將對加拿大貨品徵收35%關稅。
● 川普周三在其社交媒體Truth Social發文表示,從8月1日開始印度將被美國課徵25%。雖然印度跟美國的關係友好,但只要沒有達成協議的話,基本上印度被課的對等關稅,幾乎會超過任何其他國家。川普批評印度關稅之高位居世界前列,且非貨幣貿易壁壘非常嚴重、令人反感。川普也警告印度購買俄羅斯的軍火和能源的舉動,可能遭到美國進一步制裁。美國4月初宣布各國的對等關稅,印度被課徵26%,跟目前要面臨高達25%關稅率相較是近乎原地踏步。路透稍早前報導,由於印度在談判上暫時沒有新提案,因此正準備接受20%到25%之間的高關稅,然後計劃在美國代表團8月中訪問印度時再進一步談判,希望在10月前能達成更全面的雙邊貿易協議。美國主要從印度進口藥品、服裝、和智慧手機等電子產品,美印兩國去年雙邊貨物貿易總額1,290億美元,美國對印度的貿易逆差達460億美元。專家指美印談判卡關,主要是印度不想讓美國基因改造的黃豆或玉米進口,也不想對外開放其奶製品市場,但川普一直想增加美國農產品和奶製品的出口,來協助美國農民改善經濟。

美中貿易談判領導人:美國財長貝森特(左)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右)。		width=
美中貿易談判領導人:美國財長貝森特(左)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右)。

回上一頁